卖官买官是对政治生态的严重伤害
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本平近日接受访谈时透露,巡视中发现一些地方买官卖官、带病提拔的问题时有发生。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多名市、县组织部长卖官鬻爵,有的涉案资金达数千万元。那么,这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究竟是怎样进行的?(11月17日,《京华时报》)
官员升迁,自有一套明面的考核规则,但规则由人所掌握,而人(尤其是执掌权力的人)性的善恶讨论,从根本上决定了制度制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。现代政治治理范畴下,人性本恶,甚至权力本身作为一种恶的存在,都更需要外在化、他律性的监督机制设计,并使之有效地运转。
实际上,买官卖官现象,在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、管理办法的情况下,仍在一些地方出现,主要是官场生态没有改变。“一把手掌握的权利过于集中。一个领导干部能不能升迁,什么时候升迁,都是一把手说了算,一些人被逼无奈,若不通过买官卖官,不讨好一把手,则升迁无望。”
买官者越来越多,手中掌握官帽的领导很难招架,或许好领导也会被“逼”上卖官路。所以,刹“买官卖官”之风也要狠刹买官之风,对买官者应该实行“一票否决制”。不仅对“能力素质低、政绩平平或劣迹斑斑的买官者”要坚决拒之门外,对“也有能力、也有政绩,原本不想买官但看别人买官,自己也跟风买官者”也应拒之门外。
官员选拔过程不透明、用人的标准和相关程序不清晰,买官卖官现象才会愈演愈烈。“买官”之风助长了“卖官”之风。这种歪风邪气一旦形成,势必会出现“劣官驱逐良官”的现象。所以,若买官行为得不到严厉的惩处,卖官现象必然猖獗,买卖相互依存、密不可分。
刹住买官卖官之风,还重在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监督机制上。只有痛下杀手,才能促使买官者洗心革面,重新做人,不敢再有非分之想,也才能扭转卖官买官的风气。(文/王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