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文:治理县委常委“走读”是好声音
种了半辈子地的陕西省礼泉县高蔡尧村农民高金荣最近在忙活一件“时髦事”:把家中庭院修葺一新,挂上大红灯笼,办起了农家乐。当上“老板”的他还没回过神,已经有外地游客登门“尝鲜”,连在省城务工的儿子也回家来准备料理生意。(9月14日人民网)
礼泉县距离咸阳市只有35公里,11名县委常委仅有2人家在县城。以往市里开会、家中有事,个别干部往往借机“溜号”,频频“走读”。在整改中,礼泉县出台了治理县级领导干部“走读”十项规定,这一现象得到彻底扭转。在礼泉,不少群众反映说,现在干部们不再“心浮气躁”,往上跑得少了,也能沉下心为群众谋福利了。笔者认为,长期以来,整治干部“走读”往往都集中在乡镇一级的干部,礼泉县敢于整治县委主要领导干部“走读”,这无疑是好声音。
整治干部“走读”,就应该一视同仁,怎么能够只整治基层一线的干部,而对县级干部的“走读”睁只眼闭只眼啦?这样的整治既会增加乡镇干部的抵触情绪,也很难保证让乡镇干部口服心服,确保整治有实效。
因此各级党委在整治干部“走读”的过程中,就应该一碗水端平,既整治乡镇干部的到县城的“走读”,也整治县级干部到市上的“走读”,而且更要首先整治县级干部的“走读”,只有这样,一级做给一级看,一级带着一级干,我们各级党委改变观念,转变工作作风,整治干部“走读”工作才能够取得实效,得到群众的拥护。
而且各级党委在整治干部“走读”的同时,也要建章立制,把领导干部“逼”到基层的第一线去,让领导干部利用“住校”这个大好的机会,利用多出的时间,到基层第一线群众当中去转一转,看看群众有什么困难,看看群众需要什么帮助,看看自己还能为群众提供什么服务,我们的干部转变作风,服务群众,才可能真正地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。
作者:江文